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,中國女排在極為不利的局面下,力挽狂瀾勇奪冠軍。年近九旬的臺山僑鄉朱正賢得知喜訊后,在興奮之余立即給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送去賀電。隨即,這份賀電被刊發在中國排球官網最顯著的位置,朱正賢先生對排球事業的一身熱忱,首先要從他和祖籍地逾30年的濃濃桑梓情起來溯源。
從發展到流行,排球運動在廣東臺山中的歷史遠超一個世紀。排球運動剛問世時,旅居海外的臺山籍華僑便將這項時髦的運動項目帶回家鄉。在朱正賢的孩童時代,排球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熱門運動,從鄉村到城鎮,從田野溝壑到學校操場,都能看到熱衷于排球運動的身影。朱正賢從小愛看球、撿球,卻很少能盡興玩球。既然買不起排球,心思聰慧的朱正賢便和伙伴在老巷的樹間掛起繩子當網,用爛布、草繩扎成團作球,一邊聽著場外熱情的啦啦隊為他們助威,一邊和同伴感受著排球運動帶來的快樂。
臺山人骨子里對排球的熱愛,造就了“排球之鄉”的時代意義。據資料記載, 1927年8月28日,當時的臺山縣排球隊代表中國參加第八屆遠東運動會(亞運會前身) ,奪得冠軍,成為中國運動員首奪排球國際比賽冠軍的歷史一刻。1956年在北京舉辦的11個單位排球邀請賽,臺山男子排球隊所向無敵,獲得冠軍?!度嗣袢請蟆窞榇税l表了《排球之鄉──廣東臺山縣》的通訊。從此臺山“排球之鄉”聲名鵲起,蜚聲全球。
上世紀50年代,臺山為國家排球隊、解放軍排球隊和各省、市、自治區排球隊輸送了470多名優秀隊員。周恩來總理上世紀70年代初,在廣州二沙島接見運動員時,還特意提起“全國排球半臺山”的美譽:“你們知道嗎?你們應該拿第一,要為國家輸送人才,還要支持其他兄弟省市。”
出于對家鄉排球的熱愛,朱正賢與同鄉摯友捐資舉辦了三合鎮“豐收杯”排球賽,當時前來觀看排球比賽的鄉親可謂人山人海。1983年朱正賢又大力出資建成“正賢體育館”,其中,各鎮、管區相繼建設體育運動場館、燈光球場313個、普通球場1400多個。隨后資辦的臺山“振興杯”排球賽也相繼成為了熱門賽事,源源不斷的鼓舞著愛好排球的臺山后人。朱正賢先生說:“臺山人對排球熱愛的底蘊一直都存在,把排球教育融入學生的體育課堂,全心全意建設好排球運動學校,為當地篩選合適的運動苗子,是培養排球運動后起之秀、精英人材的重點。”
出身貧寒的朱正賢,志存高遠,學習成績優異,曾在廣州獨自學習商科和英語,為以后前往香港成功創業鋪墊基礎。已在香港事業有成的朱正賢于1970 年代末回鄉引資、投資,興辦了多項教育、醫療、體育、市政等公益事業。1982年起,朱正賢開始資助10萬港元舉辦臺山 “振興杯”排球賽,希望和家鄉人齊心合力發揚臺山“排球之鄉”的美譽。
值得驕傲的是,中國女排曾多次響應朱正賢先生的邀請到臺山參加友誼賽,而臺山男排也在此后的多年里成為中國女排的專業陪練。時任主教練的陳忠和表示,臺山是名副其實的“排球之鄉”,有較深的群眾基礎,有臺山這樣高水平的業余球隊陪練很有價值。
至此,每年秋季,朱正賢先生都會全力資助“排球之鄉”——廣東臺山舉辦“振興杯”排球精英賽及其它賽事,臺山排球的美譽也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地多個排球隊前來一較高下。前來觀看的臺山市民說,臺山排球事業有今天的成就,全得益于“振興杯”精英賽事多年來的持續舉辦,這不是臺山的驕傲,更是中國的驕傲。愿將心血扶桑梓,化作瑩蟲照后人,說的正是朱正賢先生這種愿以畢生成就反哺家國、回報社會的善人。
據不完全統計,近50年來,朱正賢先生助力排球事業的發展,已經超過1億元人民幣。日后,時富慈善基金會亦將會以最大的熱振,為家國的公益事業作出貢獻。